項目名稱:場地的“時”與“序”——新疆博樂文化路環島
用地面積:3.26ha
項目所在地:新疆博樂市
委托單位:新疆博樂市規劃局
設計時間:2013 年 10 月——2014 年 02 月
竣工時間:2014 年 10 月
文化路環島呈橄欖形橢圓狀,東西長 230m,南北寬 140m 的石頭山,最高點距四周道路
的高差為 13m,并呈較為自然的起伏地形,平面面積為 3.26ha。項目要求環島不允許進入只 提供觀賞,與常規的設計不同的是免去了利用空間所要求的一切功能,是久違且難得的“純” 設計項目。興奮過后卻又不知從何下手,因為從入校開始就從未做過這種不受任何利用條件
限制的設計。 首先,主要車流是南北向的文化路,作為文化路的終點,從北側過往的車輛上看環島成
為最先映入眼簾的主景。為此在環島的北側大膽采用炸開山體,形成長近 120 米,稍向內側 凹陷狀的自然石壁,最高點只有 4m 的石壁卻以狹長的橫向體感,完成文化路視點焦點空間 表現。其次,利用場地特有的起伏高差,分別沿主要的山脊與山谷設置了兩條漂浮蜿蜒的金 屋板條帶,在寓意博爾塔拉蒙古自治州特有的迎客方式——“哈達”的同時,為無論從環島 的任何一個角度均能感受到一地之主的熱情和豪爽。最后,在山體的東西兩側與最高峰的半
山腰局部炸開山體,更好的挖掘和展現出石山的無限魅力。 北側自然山體石壁間的旱生植被,裝飾了稍顯單調生硬的石壁,彰顯生命力的強勝;點
綴在滿山的狼尾草、針芧、馬蘭等旱生地被,追溯了本地區特有的大自然情懷;遍布山體的
散置石塊,實現了世上一切萬物的圓滿回歸;兩條金屬帶下方向的石墻延承了牧民日常生活 畫卷;隨墻延伸的寬窄不一的外露山體,表達了人類留給賴以生存大地上的足跡;最高點的 孤植密葉楊,再現了地區固有的美好景象。
太空鋁板連接成的“哈達”、石塊干壘的“羊圍”、星星點點的旱生地被、常見但又不常
規的“密葉楊”、自然裸露的山體石壁等無不期待更充分地表達---- “時”與“序”的感悟。